用字画与世界对话

作者:古网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19

用字画与世界对话

大年初一,我早早起床。按照惯例,我要向丈夫的外公外婆拜年。一群人蜂拥挤进异常陈旧的简陋小屋,外公正在窗前练字。

外公已是八旬老人,中过风,无法正常发音,手脚非常不便。此刻,他竟然用左手努力习字。见亲人来访,外公不慌不忙,收起本子,颤巍巍站起来。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外公家中客厅,挂满他早期的字画作品。其中一幅为朱伯庐先生的《治家格言》。这是清代家喻户晓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挂在附庸风雅的书房内,不足以为奇,而挂在这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造的乡间小屋内,尽管字画未经过装裱,纸质也已泛黄,却显得弥足珍贵。

推荐字画

中风后,外公已经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也曾一度卧床不起。可他却一直坚持做物理治疗,拄着拐杖走路,也不愿儿女搀扶。我和他单独交流,他试图用手跟我比划。我想,他坚持练字,应该是通过字画跟世界对话吧。

我不懂欣赏,却也知这个七旬老人了不得。他早年当过乡镇党委书记,有口皆碑;他的字画,受到北京许多书画社的邀约,信件不断。

春节,我一直处在“土豪”的世界,许多亲友都在谈生意。坐在客厅中,大家盘算着如何挣钱,却没几个人认真读读那副挂在墙上的《治家格言》——“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这些警句,如此促人深省。亦如我的家乡东阳,也曾是一个崇文重教的地方,这些年“读书无用论”却甚嚣尘上。我的闺蜜,是当地中学老师,老是向我诉苦,现在的学生拿着iphone5s,口口声声喊着“读书有什么用,能挣几个钱”。

七旬老人,右手无法活动,却还在坚持用左手练字。老者如斯,小辈又有何不坚持真我之理呢?读书,不能直接带来财富,却可能潜移默化影响一个人的终身。

庆幸,外公的几位小孙女,拿着相机在记录,喊着:“外公写得太好了,现在学都来不及了。”

每年过年,总会有人想起一个段子,常回家看看。而这句话背后的意义是人对于孝道的一份重视和诚意。春节,是亲情浓缩的节日,更是大家尽孝道的一个好机会。如今的行孝,不仅仅是满足老人的物质生活,更该满足的是老人的精神生活。

记者厉晓杭,回到乡下老人身边,讲述这个春节以及她眼里老人的精神世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