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关系着政治与情感

作者:古网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27

水墨并不仅仅是艺术圈内的问题。恰恰相反,局限于艺术内部的讨论,会将注意力集中在风格和技法层面,往往会不得要领。实际上任何事物,都与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从政治经济角度思考水墨问题,可以让我们对水墨的价值来源做出更靠谱的判断。长期以来水墨市场的怪现状,就是许多人都高调宣称水墨的高价值,但又无法具体分析和实证,更无法力求理性、量化。每次问及,多数人都试图以“传统文化的无价”这样笼统虚夸的理由应对,令藏家将信将疑,也在利益中催生了一大批王林大师般的文化大忽悠,长袍古文大胡子,摇头晃脑谈玄论道占卜养生,伤害了许多尊重文化的投资者。

事实上,我同样认为水墨在当下及未来都具有很可观的市场价值,但并不是因为“水墨”所具有的所谓“思想价值”,而是因为具体的政治经济环境所致。水墨的“思想价值”,分析起来主要是它所承载的古代文人的生活处事态度,我们常用一些带有道德色彩词比如“天人合一”“顺其自然”“中庸”来描述。这种处事态度在道德权力、政治权力交错的古代社会的确是一种智慧,它能够让人在那种特定的时代环境中尽可能过得具有幸福感。当然,这种处事心态已经成为人的生活习惯,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其价值和意义,但我始终反对将传统思想的价值玄虚化,极端化。今天的人即使完全具备古代圣人的修养,也并不见得一定就幸福,因为时代不同,问题也不同了。今天,我们之所以愿意相信传统思想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源自对“泱泱大国”的向往和怀念,对文化人优于平民百姓的权力向往。

这种“我是大国你就得来朝拜我,我是精英你就得供养我”的心态,其实是很不合时宜的,只不过戴了个“文化”的冠冕而已。“文化”说白了无非是生活习惯,有些生活习惯早已不适合这个时代。科技、现代政治制度、全球化市场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规则,原先的智慧不太适应,否则也没必要为水墨的命运焦虑了。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将经历漫长的现代转型,因为我们过去的思想体系太庞大,所以我们在文化上的纠结要远大于那些没什么历史的新兴国家。在这转型期中,水墨的市场价值将会持续提升。

沈兆祥四尺横幅山水画作品《轻舟去何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