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收藏大家鉴赏书画碑帖手稿面世
同龢门生邵松年《一斑吟草》诗稿详载唐至清代精品230种.近期,有不少收藏者热议,《一斑吟草》稿本的面世,对于鉴定古代书画碑帖精品,特别是鉴赏邵松年兰雪斋曾旧藏过的精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譬如,若某位藏家深藏有五代南宋间巨然的《烟浮远岫图》真迹,想请已经历史定位的收藏大家,来写鉴定评语,甚至作广告词,谈何容易。而这部鉴赏手稿的出现,就仿佛为藏家请来了晚清民初大收藏家、鉴赏家邵息盦。通过这部稿本,我们似乎能看到,邵氏亲笔题巨然《烟浮远岫图》诗曰:“远岫烟浮久不传,寒岩飞瀑见无缘(笔者按:稿本中原为‘迹都淹’,后作者改‘见无缘’)。溪山兰若浑相似,疑是村居六月天。”(摘自邵松年《一斑吟草》稿本,正文第十叶前半页)其诗后的注释,颇相当于息盦跋曰:“巨师《烟浮远岫图》载于画谱,久佚。寒岩飞瀑,图毕涧飞,曾见之。此图绢本,高五尺许,题曰‘溪山兰若’。细审,无寺观丛林,当是夏日山居图也。”(同上,摘自邵松年《一斑吟草》稿本)且此诗此跋为大收藏家的亲笔手迹、真正翰墨(笔者按:邵息盦系名符其实的清光绪九年翰林院编修),这真有点似这位已故大收藏家、翁同龢的学生“死而复生”,亲手为当今收藏家珍藏的精品赋诗题跋。这是一件多么神奇、多么让收藏界惊喜的事情。
众所周知,名家名人手迹的文化价值与宣传效果无疑是巨大的,这也是许多人千方百计、不惜重金求名家名人题词(手迹)的重要原因。倘若民间确实流传有巨然《烟浮远岫图》真迹,从文辞方面,我们可将邵息盦《一斑吟草》稿本中评价巨然《烟浮远岫图》的诗作及注释(上文已引用),与“清初画圣”王石谷(公元1632-1717年)在其《烟浮远岫图》扇面(现藏故宫博物院)两次题的跋语作比较;石谷其一曰:“巨然《烟浮远岫图》,今在昆陵庄太史家,真海内第一墨宝。余尝借观,背临大荣寄呈闻川萼先生。剑门王翚。”其二曰:“巨然此图不用道路、水口、屋宇、舟梁,唯以雄浑之势取胜。每每至深山樵牧不到处。遇此真景,在巨公本色,更为逸品。癸丑上巳日石谷重识。”认真赏阅后,我们能感觉邵氏诗作(及注释)与王跋各有千秋,皆可为巨然此画增色不少。
其他如唐伯虎(公元1470-1523年)工笔《春社醉翁图》、傅山(公元1607-1684年)小楷《金刚经》与王石谷《临安山色图》等等,倘若真迹仍传世,都能从此部邵松年鉴赏历代碑帖书画精品题诗手稿(《一斑吟草》稿本)中,找到对应的“形象代言”之诗作与注释(翰墨)手迹。因此,有研究者和收藏家确信,若深下功夫挖掘运用该部邵氏手稿本,其中的文化资源与财富确实比较巨大、诱人。
笔者近日在山西收藏者古渊先生处,见其一藏品,为稿本《一斑吟草》,即为这位近现代大收藏家邵松年于民国壬戌年(1922年)撰成。稿本中详载唐至清代精品碑帖书画230种,作者反复研究历代碑帖书画精品后,综合鉴赏(鉴定)经验、窍门、心得与藏品传承历史、艺术特征、各家题跋等,为每件藏品各作一首七言绝句(相当于容易记忆的鉴定口诀秘诀)并注释。该稿本作为晚清民初已经历史定位的大收藏家鉴赏精品的手迹,其巨大的范本价值若得以深入挖掘、研究,当今书画碑帖鉴定界,某些悬而未决的疑惑与难题,也许能从中找到不少证据或答案,让人茅塞顿开。
《一斑吟草》的文献价值
《一斑吟草》是一部鉴赏书画碑帖的工具书。此书在民国年间有铅印本行世。经查,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与江苏南京图书馆有收藏,均未标确切的出版年代,疑为家刊私印本。书中邵松年为每件藏品各赋七言绝句一首(相当于容易记忆的鉴定口诀),包括《论碑帖绝句》四十首、《论书绝句》四十六首与《论画绝句》一百四十四首。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均为书画大家,有郭熙、巨然、祝枝山、文征明、唐伯虎、徐渭、傅山、王石谷、金农、郑板桥等等,对每个人的创作特点,都有高度精炼的概括,同时又有作者个人对其的评价,语言凝练,又极易让人记诵,读起来亦朗朗上口。如评鉴北宋山水画巨匠郭熙(约公元1000-约1080年)作品曰:“溪山清趣郭河阳,作会曾推作画王。鬼面皴与蟹爪树,思翁鉴别语焉详。”(摘自邵松年《一斑吟草》稿本,正文第十叶前半页)诗后注云:“河阳雪山图,思翁题云:所谓蟹爪树鬼面皴,真者固如此图近似。题款只‘郭熙’二字,签题‘溪山清趣’,不知何征。兰石先生题京师友人作画,会以此为冠。”(同上,摘自邵松年《一斑吟草》稿本)书画艺术鉴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收藏家协会书画收藏委员会主任张忠义先生指出,“鬼面皴与蟹爪树”正是对郭熙作品的精到概括,“这也正是我们书画教学中重点。而学生在临摹大家绘画作品时,也必定抓住特点来临摹。对于书画实践包括鉴定书画作品都十分有益。”从这点,我们也可看出《一斑吟草》的文献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