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化通宝五厘大钱铸量是多少 洪化通宝采用了什么材质

作者:古网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05

  洪化通宝钱,是不是有可能试铸此超制五厘大钱。首先,我们确实找不到有史记载,洪化钱铸过大钱。因此,我们的方法,就只能是在前述基础上,即判断其品本身锈色包浆,材质铸工等无可疑的前提下,通过一些旁证去推论其实,也就是说,去实证之。其次,我们可以首先通过入谱之品“洪化通宝背一厘”的存在,推定洪化通宝铸一厘以上大钱之可能。也就是说,既然,已经铸“一厘”,那么这种以“厘”为等级划分的钱制基础即已确定,无非看后面铸或不铸,铸量多少而已。

  这便是“五厘”等级可能实铸之基本而合理的推定之一。再者,我们回头审视整个明末清初的非中央政府铸钱,背以“厘、分”为单位的各钱比比皆是,如吴三桂铸“利用通宝背厘——五厘、一分”、孙可望铸“兴朝通宝背五厘”、南明“永历通宝背五厘”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所有这个时期的地方政权铸币,背以“厘、分”纪值,乃是一种普遍的做法。而这些“五厘”除兴朝通宝背五厘直径达折五大小外,其余皆折三大小。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本洪化通宝背五厘直径达到45毫米,有违这一时期的“厘分”钱制,故而有疑。回答是否定的。

  事实上,在这一时期,“厘分”纪值钱,同时也有相同纪值,但大小不同的现象,如吴三桂铸的利用通宝,其“一分”纪值,大小就有几等,还有入谱的特大型背“一分”钱。而同样是吴三桂铸的“昭武通宝背壹分”直径却又只有折五大小。因此,这一时期,或者说吴三桂铸币体系中,同一纪值钱,直径大小不等,未有定准,是其自身钱制所决定的。由此,我们便不难看出,当吴三桂之孙吴世璠铸洪化通宝钱时,依习铸或者试铸非标准大型背五厘钱,就在情理之中了。

  综上所述,这枚“洪化通宝背五厘”大钱,从多个方面判定,其解通理,并无突出疑点。其应该是实际试铸之品。其之前长期未能发现,可能因其为试铸品,数量极其有限,遗存罕少所致。而经不断检索,至今尚未见到与本品相同之钱出现公见,故本品乃为首发公见之品,极为难得。此钱有幸存世,为洪化通宝钱增添了大钱品种,可补其缺,亦表明了洪化钱大型品种的客观存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