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曲突徙薪”所想到的
“曲突徙薪”这则成语出自《汉书.霍光传》。说一个客人看到主人家烟囱是直的,灶膛旁边又堆放着许多柴草,遂向主人建议:一“曲突”,将烟囱由直立改为弯曲;二“徙薪”,将柴草搬到离灶膛较远的地方。他警告主人:如不采纳建议,就有失火的可能。主人当面称赞言之有理,但过后依然我行我素。不久,果然被客人言中,许多邻居赶来帮忙救火。事后,主人宰牛沽酒以示答谢,并将救火中受伤最重的那位请到上座,其余按功劳排列座次,唯独不请提建议的那位客人。因为他并沒有来帮忙救火,于是有邻居打抱不平:“如果当初听了客人的建议,你家就不会失火,你也用不着又是宰牛又是沽酒招待大家。现在你把参加救火的邻居奉为座上宾,却把能使你免除火灾的建议人忘在脑后。意欲何为?”主人只好把客人请来入席。
中国邮市和集邮文化的发展也是文革后才被国家扶持,认可并逐渐合法化的。邮市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沉沒起伏,既有体制上,管理上的原因,也有市场自身规律的因素。邮票从邮资凭证为重,逐渐转化为商品属性为主,邮市己经发生过的三次大行情,而后十几年的长?期打折低谷,到这次邮政体制的变革和邮市再次的复苏,不管是过去的深度打折还是这次的刻意炒新,都折射出管理层在行业内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和监管的不力,打折时期存在的问题,体制改革后照样存在,邮票的性质人为曲解,邮票的使用功能逐渐退化,腐败贪污有增无减,国家拟定的《邮政法》形同虚设,这所有的问题,不是沒有人提出,但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为了把邮政内部存在的问题彻底昭告于天下,早些年全国人大代表扬先龙前后三次在全国人大会上递交议案,把邮政内部存在的问题跃然纸上,把邮票深度打折的问题疾呼再三,把邮政内部腐败问题上纲上线,尽管这些疾呼被邮政当局称赞言之有理,但过后依然我行我素,邮票本身的邮资凭证得不到体现,老百姓用钱购买的邮票不能在邮政窗口畅通的使用,工作人员总得找若干个借口阻挠消费者使用自带的邮票,硬要你再次掏钱出来方可,不知这是否与《邮政法》相抵触?不知这是否是体制的问题?不知这里面是否涉及到切身的利益?
邮票不得高出或低于面值出售,这句说了一万遍的话与现实不知是吻合还是背离。在此轮行情复苏的几年时间,几乎绝大多数新邮被大肆炒作,尤其今年发行的大龙,更是高出面值20多倍被恶炒。一提到这个问题,你可以说是市场行为,但是面值才20多元的邮票被炒到400元时,不知这其中的差价被谁吃了,你们可以说邮局卖出的就是面值票,既然如此,就算发行当天你们在窗口对外卖出了二小时或半天的新邮,又有多少人能买到呢?既然如此,北京、上海邮市成百,成千,成包的新邮票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要回避其中沒有猫腻是说不过去的,握有票源的各地集邮公司经理门,会把一出来就炒到200多的龙大版按官价卖给二传手吗?不可能吧!难怪有人会说,宁可金猴涨到3万或5万,宁可三国四组小型张涨到200元,也不愿意新邮一出来就炒到10倍或20倍,一个是市场行为,一个是实权行为,市场围绕的是什么?大家分析,比较,看看就知道了。
邮市最终还是会走好,因为国家不可能视邮市存在的问题不见,有些问题老百姓无可奈何,国家就不一样了,任何过分伤害群众利益的事都会有个结果,从建国后的60多来年,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沒错。
“曲突徙薪”这则成语说的是预见性,邮市的发展同样也存在预见性,只是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这是需要时间来解决和验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