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海派书画——有待发掘的“富矿”

作者:古网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36

书画收藏算是近几年的热门收藏,它是一种经济与文化的双重行为,其价值必须通过市场才能够体现出来。与现当代书画相比,民国书画呈现非常明显的性价比高、保值性强、投资风险性少的优势。其中,20世纪画最大的流派——“海上画派”(简称海派)作品尤为精湛,其成员数以千计,在书画不分家的年代,他们大多是诗书画印兼修,山水、人物、花鸟的高手。

仇谷四尺横幅寿桃长寿鸟《福寿吉祥》

海上画派艺术成就排名前60位的书画家,是最具代表性人物。除了赵之谦、虚谷、任颐、蒲华、潘振镛、钱慧安、黄山寿、顾麟士等晚清书画家,以及吴昌硕、黄宾虹等当今市场热门的大师之外,金心兰、高邕、吴观岱、谢闲鸥、姚钟葆、杨逸、丁宝书、俞礼、何煜等一批活跃于民国初期的大名家也跻身在内。近几年,在国内的大、小艺术品拍卖会上,他们的作品成交价鲜有每平方尺超过5000元者,后市将有很大上涨空间。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之后,上海作为最早对外开埠通商的沿海城市之一,在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势力共同作用下,几十年间迅速成为远东地区的大都会、中西文明的交融点,吸引了三教九流人物纷纷来此“淘金”。书画家当然也不例外,他们主要来自浙江、江苏和上海三地,根植于传统的吴越文化,带着吴门派、浙派、扬州派、金陵派、虞山派及毗陵派的遗风融合进来,逐步形成了海上画派。晚清民国时期的上海,商贾与仕绅交往之间,绘画与书法的赠酬,是极为礼仪性、现实性的礼品,典雅适宜,直接地推动了书画走向市场化。

海派画家为了适应商业环境,致力求新求变,更加符合社会雅俗共赏的审美需要。现代海派大师程十发先生曾有“海派无派”的说法,恰恰诠释了海派的特点,即海纳百川,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和古今艺术的精华。民国时期,正是海派创作的黄金时期,产生了一些引人瞩目的群体,他们的传世作品犹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却普遍处于价值洼地,值得藏家关注。

所以,海上画派的在艺术上的成就,可以说是绘画史上的又一高峰。民国海派书画,经过了历史的大浪淘沙,存世量有限,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很有收藏投资价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