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跟风”也能赚钱的年代一去不复返

作者:古网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07

石开四尺横幅牡丹画作《春酣国色》

从前年春拍开始,嘉德第一天晚间的“大观之夜”书画拍卖就被业内视为当季拍卖人气指数测定和成交预测的“风向标”。如果我们比较今年春秋二拍的“大观”的成交数据,会发现秋拍(5.68亿元)比春拍(6.42亿元)降低了11.5%。单品的最高成交价也有所降低—秋拍冠军是文徵明的行书《杂咏》,5117.5万元;春拍冠军是张大千的《红拂女》,7130万元。

但这个市场并不缺钱—可能上亿的大资金没有几年前那么充裕了,但几千万以下的资金不缺。我身边有不少藏家手攥几千万资金,但是出不了手。他们觉得还没有到买的时机,或者没有选好作品。即便是在今年秋天这个略显平淡的市场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如果没有在前几年被过度爆炒、如果不是频繁出现的“熟货”,如果真的是精品力作,市场还是会出现争抢—黄胄《欢腾的草原》吸引了60多个买家参与竞标,拍出1.28亿元就是明证。但尽管黄胄是此次秋拍的“明星”,同场拍卖中他还是有一幅作品《飞雪牧驴图》流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信息:跟几年前相比,市场正在变得更加理性,藏家不再盲目地追涨杀跌。一件作品、一个画家能带动一个版块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认为,今年秋季到明年春季,艺术品市场的调整应该差不多到位了,很快就会看到明显的起色。调整之后的艺术品市场将呈现出一个更健康的风貌。暴涨的局面不会再出现,而是逐步、缓慢上涨、甚至是此起彼伏的状态。有人可能会在调整之后异军突起,也有人可能会被打回原形。艺术市场会走向细分。就像我们这次在秋拍中所看到的那样,无论是书画还是油画,都有画家的价位和十年前相比基本没有变化,同时也有另一些画家的价位涨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有画家的作品在调整之后创出新高,也有叱咤一时的艺术家的作品至今萎靡。究其原因,可能是艺术水准被认同的程度不同,再或者是因为经纪代理机制不够。但无论如何,这个价位是慢慢地被拉开了。对于市场而言,这才是一个正常的、健康的状态。对于藏家而言,盲目跟风很难挣到钱了。须得踏踏实实地进行研究—包括对艺术家艺术水准的考察,以及对其作品的市场情况、代理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才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