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至元通宝有什么特别之处 至元通宝收藏价值高值得收藏

作者:古网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96

  至元通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至元年间(公元1335-1340年)铸币。至元通宝钱版别众多,形制大小不等,钱文有汉文和八思巴文两种,其铸期甚短,总体遗存不丰。由于元朝有两个至元年号,一是元世祖忽必烈,再则是元顺帝,通常习惯上称此为后至元。而据资料载,前至元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85年至1294年也曾铸造过至元通宝钱,有汉、蒙两体小平至折三型。而元顺帝所铸造的至元通宝版式繁杂,变化无常,除光背外,有背“玉”、背星月、背异文及供养钱等等。其主材青铜,银质则十分罕见。

  本品,银质至元通宝小平大样形制。上手察之,银质黝黑包浆裹身,紧贴钱体。但见此钱铸制精整,廓正边圆,地章平整,尤其字口高凸,力拔地章,门自大开。据字口形态看,初以为手工银雕母钱,然,经反复镜察,于钱文笔画诸般细节仔细辨识,结论非为手雕,实乃精模初铸后,再以手工精修打磨而成,似雕母而实非雕母。

  此类貌相之银或铜钱,可归入精铸精修样钱行列,而鉴于史上不少初铸精整样钱,亦可同时作母钱之用,故,本品既可以说乃初铸精样钱,也可谓之银母。其之所以乃为精修,可见痕迹,即见最后一张背俯视图,其右边缘内侧,可见“抖刀”之状,而所谓“抖刀”,本人经多钱积累辨识之经验,认为是修刀在旋修内侧缘边时,因圆弧在金属上旋动而至刀自然抖动,致使缘内侧边出现“起伏锯齿楞”。此迹象,一向并不为人所注意,有用刀雕刻经验者因实际体验而方可明辨,今写出来,以作交流,好者皆可自观自识矣。综上所述,本品乃为罕见之银精样钱,经铸造和手工两道工艺而成就,是为珍罕,亦乃深入研究古代铸币工艺之难得实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