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蕴华堂》——于国光老师作品赏析

作者:古网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45

于国光的这幅楷书作品,写的气势凛然,富有朝气,更有蓬勃向上的精神。书法更需要精气神,因为一下笔,便能感知到书法的力度或者说对书法的领悟力,如果写的有气无力,书法的个性是显现不出来的。楷书作为我们经常看到的欣赏到的常用的书写方式,应该是与行书并驾齐驱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匾额或题写任何字,用的最多就是楷书。行书是适合书写大部头的作品,因为它的书写方式快捷愉悦的。在于国光的这幅《福蕴华堂》的书法中,我们能感悟到书者对楷书下的功夫非常大,若不然,也写不出这样劲势强力的作品出来。

于国光四尺横幅书法作品《福蕴华堂》

楷书虽然常见,但如何通过于国光的这幅作品了解楷书,还是应该明了一些的好。楷书其实又叫正书,真书。这是书者的术语,不适合大众。楷书作法式、模范讲,意思是说这种书体可以作法式、模范,也就是标准字体。因为它是由隶书衍变而来的,当时叫楷隶。楷书揉合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章草之简捷等脱化而来。楷书从三国以后,逐渐产生。东汉中后期的隶书已经日趋规范而定型,正规的汉隶仍不便于书写,于是从东汉末又开始了简省汉隶的过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终于逐渐形成一种形体方正、笔划平直的新字体,人们用它取代隶书而作为文字书写的楷模,因名楷书。楷书是象形文字向表意文字过渡的最后阶段,它的出现也是向书法艺术的成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楷书结构简省、整齐美观、点画轻便,具有比隶书更便于书写的特点,因此从产生到现在,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仍然是社会通行的主要字体。

于国光书法作品《福蕴华堂》细节展示:

唐李阳冰说:“钟繇善隶书,始为楷法。”人们认为三国时的钟繇是第一个著名的楷书书法家。他的楷书还带有一点隶书的笔法。到了东晋的王羲之,进一步发展了楷书,就完全没有隶书的笔意了。隋代二王楷书盛行,王羲之后代智永卓有成就。至唐代,大都继承前代,精益求精,有所创新,自成以格。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都能各创一体,可称为楷书发展的极盛时期。其中欧、颜两体,对后世影响巨大,书家素有攻书务须欧颜必学之说。

于国光书法作品《福蕴华堂》客厅装饰效果图展示:

因此说了解了楷书,回过头了看于国光的这幅《福蕴华堂》就会感到很亲切,因为这是楷书的正路子,是楷书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正气,大度,光明,走的是传统中的老路子,但更能准确地把握住了楷书的脉搏,让楷书的气势不由的发挥出来,谁看到此幅书法作品谁都要叫好,这是一幅十分难得的书法好作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