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重宝钱币有什么特征 乾元重宝图片及鉴赏

作者:古网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92

  此平钱,乾元重宝径24毫米、厚1.2毫米、穿约6.2毫米见方,重3.9克。乾元重宝币材青铜淡红,质优;面“乾元重宝”四字直读,第一字作鱼钩乾如“乹”;背穿上“东”下“国”,计六字隶书。面文运笔粗细适中,遒劲流畅;端庄沉稳,规范优美;文廓较深,见棱见角;面光洁,地章平整;尤其是书体起笔的自然稳健,成笔的浑厚雅致,收笔的洒脱利落等都与唐乾元铸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钱体无砂眼、夹杂等瑕疵,铸工细腻,不论是四字面文还是形制构成都趋于严谨。因背文廓本就浅,加之磨损过甚,“东国”两字已近平于肉面而难辨,“国”字只能依形显现出右半边;细看二字无任何改刻、粘贴等伪作痕迹,系一体模铸。面结满入骨的薄层硬绿锈,背光滑锈迹较轻;经手抚摸把玩后的表面润绿,铜色熟旧,包浆晶莹自然;看色相应出于时间较长的熟坑。

  值得注意的是若将钱正、背文仔细对比可发现“东国”笔划夷粗,字型偏大臃肿,少了隶书应有的劲健俊逸之意态。“东”字上部为了不与轮缘内侧顶铸,将字头上部的缘内沿扩去些许;方廓上下边与字体连铸在一起,字构架空间多已被壅塞;对比疏朗有致、落落劲秀的面文似存在书风欠通,不是同一字法铸就的差异;且字形反差之大,实有悖常理。笔者对此奇特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欲一探究竟。问题关键是要澄清此钱是否高丽朝或其他地铸制(如代铸等)就很重要,背文只是据理的一个方面,质材判断则可靠性较大。在参阅有关史料并将唐乾元同类钱与文中实物比对后提出探讨性看法:高丽朝与唐代铸币的主要区别方式在于红铜中含其他辅助合金量的多少,“高丽乾元”因锡铅加入比例少呈淡红色;唐乾元加入了较多的锡铅变为微(泛)黄色;该币色泽(磨边后清晰可现)与“高丽乾元”用料描述很是相似,可基本判定应是高丽朝铸真品。对于正背文不统有嫌的疑问,可从钱体在铸造中出现的细小变化中看出端倪:文字边、角、曲棱及廓边、侧沿等不够整肃犀利,文廓深度特别是背肤浅,最为明显莫过于面文字划所凸现出的一些鲜明特点,如“元”字下半部形似“儿”的笔划挺拔坚实,弧度似蓄势待发的强弓;末笔弯钩委婉有力、梢尖如锥,笔接外廓(其他字也似类同);唐钱字风每每显强,时代气息浓郁。

  而据已刊发的另品高丽朝铸“乾元重宝”平钱样物图示:“元”中同似“儿”的笔意虽重,走笔却孱弱(正背文相同),字划粗细不匀,末笔拐大弯无钩尖并离外廓线较远,径(25毫米)、重(4.8克)、书法自成一体,俨然分属“高丽乾元”不同版别。至此,可否推理因背文引议而论的这枚面文与主体造型结构与唐乾元如出一辙的“乾元重宝”背“东国”高丽朝铸币,是用精整唐乾元原钱做母模翻铸而成。背文则是在另起后模基础上浅刻(写)后铸成,致使面背字法不统一。以上分析说明高丽朝制作的乾元钱版别不止一种,尺寸、重量、钱文笔法随着各有别样,本文所示便是例证。出现这种情况估计是制钱初始受繁杂技术工艺或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走了“借鸡生蛋”的捷径,也有可能是地域不同的铸品。在了解个中原委后疑虑也就随之释然,至于这种现象是个别存在还是带有批量性,因无更多的旁证和记载不便定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