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亿元时代背后的焦虑

作者:古网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41

自2008年书画进入亿元时代以后,书画拍卖市场并未如当初许多人想象的一般一路飙红,反而在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开始回落。直到2016年的春拍有了回暖迹象。张大千的泼墨彩画作《桃源图》以2.7亿港元成交,吴冠中《周庄》以2.36亿港元成交,崔如琢《飞雪伴春》以3.068亿港元成交。亿元时代似乎再次来临。

金钱结出的果实,总是格外引人瞩目,尤其是金钱和艺术结合之时。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是世界并不是黑白对半分的,因为君子太少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滔滔者天下皆是”。

的企业家们成了高端玩家。“富而好礼”的最基本的表现,就是靠近文化,而富豪们靠近文化最传统也最简单的途径,书画第一,金石古玩次之。他们通过附庸风雅来获得尊重,来获得安全,是最普通不过的手段,在这一点上,古今并无二致。金融危机之后,大批的企业家进入收藏领域,温州财团、民企老板、金融大鳄、房地产商人,一再地成为各种拍卖会的“高端玩家”。短短几年之间,就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拍卖神话。

名家书画作品收藏拍卖推荐:

咏梅经典诗词 启功体书法作品《卜算子·咏梅》 启功大弟子李传波书法收藏拍卖潜力大

有需求就有市场,亿元书画时代,富豪和企业家们对于艺术品的需求究竟又来自何处呢?如果把这些富豪们放在马洛斯理论的尺度下衡量,其实答案是明显的。当生理或者物质的需求获得满足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安全。

他们寻找的,是财富的安全。拍卖会上“富人游戏”的秘密,正在于悄无声息的隐藏财产。一幅一亿的书画,不论是放在个人的收藏室里,还是放在企业的博物馆里,都从流动资产变成了固定资产,年年都会折旧,现行的税法并无艺术品的规定,更多时候,计算在“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工具”中,折旧年限5年,五年后,1亿的资产“合法”消失不见。

名家书画作品收藏拍卖推荐:

启功体书法《藏真聚善》 当代书法拍卖市场的硬通货 启功大弟子李传波书法收藏价值大

对于企业家来说,尽管艺术品市场也同样风险很大,但总要比平白无故地消失要安全得多。而对于社会来说,企业家们把钱拿来买书画古玩,总比把钱转移到海外要容易接受。更不用说,买书画,至少还能养活画家,这比养活奢侈品制造者要更有文化不是。

有书画商人道出其中玄机,大多数富豪购买书画的第一目的,并非因为艺术本身,而是为了抵御市场的风险,包括通胀在内的许许多多可预测与不可预测的风险。这些内地的富豪们,往往不显山露水,在艺术品拍卖的世界,他们常常隐忍不发,但每发一次,却大多都能中的。而且,从最开始的个人行为,已经逐渐发展成规模化的资本运作。

企业家们,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们成为书画收藏的生力军,他们把财富悄然“隐藏”,固然值得注意,但更值得思考的是,这个没有安全感的世界,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古网居为了降低书画收藏家们的投资风险,专门打造了一个专业的书画交易平台,该平台上的书画作品全为名家手绘真迹,终身保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