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圣元宝图片及基本知识介绍 绍圣元宝铸造工艺怎样

作者:古网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66

  超大型绍圣元宝,铁质,隶书,外径20.2厘米,内穿4.6厘米,厚0.65毫米,重841克。初因其形制超常,以为是现代臆造之物,而后详加考究,认为应属官铸正品。细观此币文样,隽秀端庄,圆润脱俗,运笔自然流畅,毫无生涩之感;而笔意内敛,筋骨暗藏,反而凸显厚积薄发之态;点划之间神韵自在,越是细微处越见精妙。

  如此逸品,虽有精于书法者亦不可临而得之,又怎能指望逐利造假之辈仅凭模仿铜钱上的小字穿凿而就呢?那么,是否有借助现有科技手段放大已有图样,而用于雕版的可能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此钱的书法具有明显的手书痕迹。从该钱的书法形态上看,拔模过程所造成的放大效果已经被完全抵消,也就是说,其雕母的纹理细化做得恰到好处。而从实物相对平整的地张和外轮来看,液态铁在凝固和冷却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体积上的收缩也被完全抵消,这就说明其雕母在制作上已在相应位置微微突起,而且突起的程度也同样恰到好处。

  然而细观此币轮廓,轮宽不匀,廓纹不整,竟然圆未用规,方未用矩,全凭手工粗略刻划,与文字部分的精巧娴熟形成强烈的对比。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对此,笔者认为凡雕母之制作,必先选材定制,草拟轮廓,继而书写币文,而后雕刻。轮廓不定,书者疏密难顾,币文未写,雕者无从着手,故而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就本币而言,书者善其文而雕者工其事,但在次序上全都在轮廓确定以后。所以,问题出现在定制的环节。从背廓的粗劣线条可以看出,雕母在定制者手中已经初具规模,而不仅仅是画在素材上的草样。由此,笔者断定,在雕母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责任和分工都是十分明确,而且在各个环节之间还存在着身份等级上的差别。

  在笔者看来,这种前拙后精的工艺表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宏观地反映了当时雕母的制作过程和相应的分工状况,同时也为其本身的真伪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此币表面已严重锈蚀,所幸的是正面较背面轻。锈分多层,从锈片剥离处可分辨出5层至6层,每层颜色不一,总体上说外深内浅。正如照片中所示,锈色以红褐色为主,局部呈深褐、浅褐、黄、浅黄诸色,另有多处可见结晶样膜状闪光锈体,仅就锈态而言,基本符合窖藏或随葬的铁质物品特征。有必要说明的是,该钱币的发现地是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在历史上,此地正是辽国的首都——辽上京的所在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