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拍卖荣升新风尚,年轻人书画收藏颇多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往那些艺术品的高大上、奢侈品的遥不可及早已随着时间而烟消云散,如今在互联网E时代下,艺术品拍卖成为新风尚,即使是平常的百姓家也开始有了书画艺术品拍卖的意识,而书画收藏拍卖者也越来越呈现年轻态。
沈兆祥写意山水画作品《山叶红时绝胜春》
“几千元钱拍得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作品,将来能升值最好,不能升值,挂在家里也高兴”,刚从拍库网上捡漏的刘先生,不无喜悦的向记者炫耀这件刚到手的明清书画小品。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但仍不乏很多“富二代”、演艺界年轻明星、年轻的自主创业者、有投资意识的文化精英、钟情书画的艺术经纪人以及文化艺术品机构的青年才俊投身到艺术收藏中来。
沈兆祥四尺横幅山水画作品《溪山人家》
以画领域的收藏为例,这些新生代的收藏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画收藏大家,他们讲究个性,追求品质,不随波逐流,喜欢独树一帜。是热爱艺术、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艺术收藏爱好者,由于他们的成长环境、生活背景、从事职业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其书画收藏的风格定位也大不相同。但相同的是,这些艺术品收藏者大都有自己固定体面的本职工作,他们以自己的艺术眼光、资金实力、灵活机智的市场穿插应变能力,去捡机遇、捡未来,玩物却不丧志,成为当今社会收藏的新风尚。
沈兆祥四尺横幅山水画作品《云山呈祥》
随着收藏群体的年轻化,藏家与画家生长环境、资讯潮流的一致化,很多藏家跟艺术家都成为了熟悉的朋友,这种生活化的方式刺激了收藏,而收藏取向的个性化、多样化,也促成了市场的包容性。
由于80后、90后越来越关注自我内心,期待与自己有深切关联和共鸣的艺术品。因此近年来,带点儿成长的“伤痕”式的、无病呻吟式的新水墨作品,以及十分唯美的新工笔画作品,成为一批当代国画的主要主题,这些作品更强调观念先行,相对来说不强调笔墨表达,较低的“门槛”带动了一批学院里青年画家的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