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古书画市场被降温

作者:古网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12

一直以来古代书画都被人们所追捧着,主要是因为其资源的稀缺性,虽然行情也有起伏的时候,但古代书画价格一直都是保持着上升的状态。

推荐:

沈兆祥六尺横幅山水画作品《山乡归舟》

在2013年12月举行的西泠印社秋拍中,李鱓《水榭幽居图》估价60万至90万元,成交价为103.5万元,而这件作品在当年9月纽约苏富比举行的古代书画拍卖中,成交价还不到40万元。从拍卖图录上显示,这件作品曾经过项源、程琦等名家旧藏,同时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这件作品在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的书籍和杂志上出现过。

如果买家是一位具有耐心的收藏家,那他的收益将会更加可观。在去年12月朵云轩的秋拍中,经过历代名家珍藏的陈洪绶《花鸟草虫册》以4577万元成交,而其在1999年嘉德秋拍中的成交价仅为220万元。另外一件苏州文物商店旧藏陈洪绶《水仙灵石图》,具有《古代书画图目》等近十种权威出版物著录、出版,先后经谢稚柳、徐邦达、启功等鉴定大师组成的文物鉴定小组,陈洪绶研究专家黄涌泉、翁万戈一致鉴定为真迹,最终的成交价为1702万元,而其在2011年秋拍中的成交价为1035万元。

古代书画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品市场上的“不倒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资源的稀缺性。经过历朝历代的改制,以及战火的“蹂躏”,能够幸存的真迹相比近现代书画已经是凤毛麟角,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古代书画的造假,早已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在这些造假者中,有些不具有功利性,纯粹是为了向名家致敬,有的则是为了追逐利益而不惜代价地挖空心思,进行花样翻新的书画伪造和改造,并最终形成了造假的手工作坊、造假区域以欺世盗名。

实际上,在目前各大博物馆中也存在着不少具有争议的古代书画作品。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徽宗《听琴图》,由于有徽宗题名与画押,此作一度被认为是赵佶所画,后经学者考证,实为宣和画院画家描绘徽宗赵佶宫中行乐的作品,而图中抚琴者,正是赵佶本人。一些近现代的名家也曾有过不光彩的“经历”,像张石园仿王石谷,江寒汀仿任伯年、虚谷,吴待秋仿王原祁等都可乱真,其中最为市场所了解的还是张大千造假石涛的作品,让很多著名的收藏家都不能看出其真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