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国有文博机构收购过云楼藏书 匡时将捐买方佣金
“过云楼”藏书研讨会
4月26日,北京匡时主办的 “过云楼”藏书研讨会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隆重举行。老一辈版本目录学大家沈燮元先生、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古籍组委员李致忠先生、陈先行先生、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陈鸿森先生莅临现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古籍组委员杨成凯先生做书面发言。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陈红彦主持会议。
来自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中华书局、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台北中央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二十余家国家级古籍研究机构的代表共聚一堂,深入探讨此批藏书的历史文化价值,给予宋版《锦绣万花谷》为代表的“过云楼”藏书高度肯定与评价。
江南顾氏 “过云楼”藏书名满天下,顾家将之视若珍宝并终年秘藏,凝聚着六代人的心血,其藏书集宋元古椠、精写旧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800余种。过云楼藏书四分之三也已于上世纪转归于南京图书馆,只剩这170余种,近500册,是唯一还在私人手中的国宝级藏书。其中,保存完整的传世孤本《锦绣万花谷》,堪称全世界部头最大的宋版书。
著名版本目录学家、89岁高龄的沈夑元老先生仔细查对了这批藏书,作为最早接触这批藏书的当事人,他认为这批藏书的质与量与翁万戈、陈清华几家私人藏书不相上下。2000年春季,上海图书馆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以450万美金从美国买回“翁万戈”家藏的80种542册藏书,人们才如梦初醒,原来古籍那么值钱。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院长李致忠先生,七十年代曾代表国图接触过这批藏书,但由于种种原因与这批书失之交臂。如今,身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古籍组鉴定委员,李致忠先生想起这件事来仍然深感遗憾。李老还呼吁社会各界都来关注古籍保护和研究的现状,希望随“过云楼”藏书的现世,对之作出更进一步的研究,让束之高阁的古籍走出象牙塔。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图书馆陈先行先生认为“过云楼”的藏书,即便在清末江南藏书家群雄纷争的时候,也是首屈一指的。当年上图老馆长顾廷龙先生就力主收藏这批藏书而未果。在上海图书馆现藏的不下两百种的宋本中,也拿不出《锦绣万花谷》这样单部就有四十册的书刻完本,这样的版本是不可多得的国宝,是无价的。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杨成凯先生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来到现场,也通过主办方发来贺词,他称“过云楼”藏书海内外驰名,大有珍稀难得好书,在保护古代文献方面做出了显赫的贡献,弘扬他们的事迹、表彰他们的功绩,劝导世人学习他们热爱文化传统的精神,是当今古籍保护工作的一项内容,应该得到重视。
对于这批藏书,当日与会古籍版本界元老前辈、专家学者纷纷予以肯定,从收藏、版本、文献、文化等多个方面阐释了其重要价值和意义,但同时强调,像过云楼这样有名的这么大一宗藏书,对它的研究仍远远不够,呼吁全社会更多关注过云楼,关注古籍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先生在会上宣布:“过云楼”藏书拍卖的意义已远超艺术品拍卖本身。如国有图书馆或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收购这批藏书,或个人收购后捐献给上述机构,匡时愿捐出买方佣金收入,用于文物保护或其他公益事业。
对于匡时公司的这一表态,李致忠先生当即表示支持。他表示,如果这种想法成行,希望届时可以用这笔钱来支持与南图的另一部分过云楼藏书一起,做一本完整的“过云楼藏书目”,完善傅增湘先生的《顾鹤逸藏书目》。同时编入“珍贵古籍名录”、“中华再造善本”等国家古籍研究项目中。也希望这笔基金能够推动古籍行业在原有的研究成绩上更进一步。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研究馆员朱赛虹也表示希望做一个“过云楼”藏书全目的愿望。对于匡时公司表示如国有机构收购要捐一部分佣金所得给保护这批书的活动,她认为“这种对于文化事业和古籍保护的善举非常值得提倡”。
北京匡时界时将结集出版《“过云楼”藏书研讨会文集》,作为这次“过云楼”藏书国图特展暨研讨会的学术成果。本次特展将延续到4月28日。而整个五月,匡时公司将携这批重要藏书到杭州、上海、厦门、苏州、南京等地巡展。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对于这批藏书有进一步的认识,呼吁给予古籍文化发展与保护更多的重视。
专家发言纪要
沈夑元
著名版本目录学家、老一辈古籍研究泰斗
大家知道过云楼书画出名,而且过云楼藏的书画质量很高,目前来讲画大部分捐给上海博物馆。过云楼藏书一直到傅增湘的《顾鹤逸藏书目》被世人所知。从这批书的量,它的质来讲,并不比翁万戈、陈清华这几个人的书差。因为里面有好几种孤本,全世界仅此一本。还有很多名人稿本、抄本、校本。这批书是一个很大的发现,好书很多。
李致忠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
我祝愿你成功,希望这个想法能实现。用这笔钱来支持,与南图的另一部分过云楼藏书一起,把“过云楼藏书目”先做了。将傅增湘先生的《顾鹤逸藏书目》完善了。有件事我心里惦记了很久,南图的那批过云楼藏书一直没有整理出书目来,我们现在正在甄选“珍贵古籍名录”、“中华再造善本”续编第二期,但缺少“过云楼”这批书的详细书目,我一直想把这一部分增补进去。现在通过这批书又出现了是个好机会。希望能用这笔基金,动员我们古籍行业的人来做个案研究,研究这批藏书的版本价值、学术价值,在前人的成绩上推进一步,经过大家的努力弄一本古籍的地藏史,深出浅出,让文人雅士,束之高阁的东西走出象牙塔。
我知道过云楼的这批书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前期,当时苏州博物馆军管会的一位负责同志,拿着两本复写的目录,我一看很震惊,赶紧复印了一套。他家里我前后去过两三次,去谈这批书。我非常想这批书能够归到国图。但是那时候经费紧张,而且顾家人意见不一致。与这批书失之交臂,是我的终身遗憾。
陈先行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国家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我认为“过云楼”藏书的价值,可以和他所藏的书画相媲美。如此美富的藏书,即便在清末江南藏书家群雄纷争的时候,也是首屈一指的。如果他们意识到自己家的藏书并不比所藏书画弱,或更甚于他们的书画,好象早应有一本“过云楼藏书记”。
如今且不说古画,一幅近现代名人的画作也动辄上亿,人们不以为贵。05年这批书首拍时2300万。当时我就说,过不了几年,只一部《锦绣万花谷》就远不止这个价,其余书都是白送的。当年老馆长顾廷龙先生不惜精力,多方努力,望这部书能入藏上海图书馆而未能成功。因为哪怕上海图书馆收藏的不下两百种的宋本中,也拿不出《锦绣万花谷》这样单部就有四十册的书刻完本。这样的版本实际上就是不可多得的国宝,是无价的。
宋版《锦绣万花谷》的出现,让我们重新审视以往对这个书各种版本的研究,他们是研究其他宋本和刻本的关键所在。我认为这个本子可能是现存宋本中刊刻最早者,且非书坊所刻。因此,它们是研究其它宋本及该书不同版本系统的关键。而其它众多善本也堪可宝贵。
拍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活动,它有很深的文化意义。尤其对我们这些喜欢书的人。将来我们回头看今天这个会,它的意义或许会慢慢的显现出来。
杨成凯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过去私家藏书大抵意在修身养性,怡悦心情,若非友好,轻易不肯以藏籍示人,外人也就不知底细,顾氏藏书就是这种情况。直到1931年傅增湘先生刊出《顾鹤逸藏书目》,内有宋元刻本五十种,且有若干人间孤本,其余精抄旧抄、明清精刻近五百种,世人才得以过屠门而大嚼,悬想而惊诧其中的珍秘。
过云楼藏书在保护古代文献方面都做出了显赫的贡献,弘扬他们的事迹、表彰他们的功绩,劝导世人学习他们热爱文化传统的精神,这是当今古籍保护工作的一项内容,应该得到重视。藉过云楼藏书彰显于世的春风,很希望能掀起一个弘扬古代藏书传统的热潮,这对当前的古籍保护工作也是一个有力的配合和支持。
过云楼藏宋元本很有国宝级的重器,《万花谷》、《续琬琰集》赫赫有名,独步藏界,海内外驰名。其实其余精抄旧抄、明清刻本都值得注意,其中大有珍稀难得的好书,这些书的真价值需要我们认真鉴赏。
我永远不能忘记前辈的告诫,藏书要注意品位,一本书要看看它能不能写进藏书目录里。藏书体现一个人的水平,在这方面书比其他收藏品有更广阔的天地和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藏书也就比藏别的东西需要更多的文化修养。惟其如此,在古书收藏传统中断多年之后,当前的藏书家很需要向前辈学习。
朱赛虹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研究馆员、国家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今天是第一次参加有关一个私人藏书楼的会。过去一般都参加综合的,有说官府的,有说私家的,有等等话题很多,大家难以讨论深入。这样为一个楼开一个会我觉得非常好。
这次这一部分179种相对集中,但是对过云楼整个藏书来说还是一个部分,不管将来这批书落到谁家,希望将来与收藏单位合力做一个过云楼全部的书目,反映他们家收藏原貌的,几代人心血的原貌。傅增湘先生做的这个比较简单,我们希望新的书目将来能够留给后人一个完整的“过云楼”,这才是有历史贡献的。
匡时拍卖公司要捐一部分佣金所得给保护这批书的活动,我觉得对文化事业也是一个贡献,对古籍来说这个钱花在刀刃上了,因为要流传下去,得到更妥善的保护,这种对于文化事业和古籍保护的善举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沈乃文
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国家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版本目录学研究》主编
过云楼收藏,我们通常说它从顾文彬开始四代。过去藏家藏书有“怡前育后”的作用,就是让老一辈看这些东西身心愉快,对后代又有教育意义。我觉得这个教育意义也值得研究,是希望后代有能够“学而优则士”的期盼,字画就没有。这个比读画史更加不功利。
收藏世家一般在第三、第四代的时候形成高峰,过云楼的顾鹤逸就是第三代。从藏书印上来看,有许多来自季振宜、沈树镛、刘履芬等大家的收藏,值得引起注意。对这些当时藏书家的研究,我觉得现在空白的地方很多,可做的余地很大。过去讲读书叫知其人,论其事,读其书,现在还得知其人,论其事还得知他为什么藏书和怎么藏书。我觉得这又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研究领域。
刘蔷
清华大学图书馆研究员
我在1996年的时候写过一篇小文章,讲到过云楼藏书,2005年时又专程到苏州拜访过顾家后人。起因是谢国桢先生在《江浙访书记》中提到在苏州博物馆看到顾鹤逸旧藏,提到这些书,我记得谢老先生对书评价非常高,说这些书是铭心绝品,名门之风范,珍贵之文物。
前面已经说到很多关于这批书,特别是宋元版情况,这个书还有两个特点。不光是宋元版书这一块收藏很值得大家瞩目,另外本身顾氏他们家收藏书画是非常有名,所以在他们家藏书里面,我们至少看到现在这179种书里面书画和鉴赏类的藏书比例很高。这里面有相当多的手稿本和批校本,这个特点也是符合顾鹤逸自己的知学和收藏的情况。
我们知道尤其是光绪中后期,顾家的“怡园雅集”很有名,与他们家往来不光是书画名流,也都是一些名世文人,他们家藏书很多批校本,也有再早些年的作品,他们家所藏的书很多都是江南藏书家传承有序的一些藏本。
像过云楼这样有名的这么大一宗藏书,对他的研究远远不够的,难得的是这一批书能够面世,我坚信将来藏书总是要划私为公,大的趋势毕竟是这样的,公家收藏会有一个好处,他要提供给社会服务,提供给学界服务,希望大家来看做深入研究。
赵前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
我觉得今天我在这有很大的收获,不仅是了解了过云楼的藏书,另外非常感谢董先生,他能够在会上宣布国家机构收购后把拍卖的佣金收入,整个捐给古籍的保护,这个应该来讲,在我知道的拍卖界里面没有人做过这样的事情,把他的拍卖所得作为文物的保护,保护的基金来进行使用,我非常敬佩董先生,也希望有更多的拍卖公司能够对文化事业多做一些善事。
过云楼藏书我看了一下,收藏品位非常高,这一批东西应该是得到它应有的认可。除了在学术界我们认可,在拍卖界给它一个合理的价格,我觉得也是不过分的。因为过去的书是无价的,包括宋刻书,这是一批国宝,我认为应该得到它应有的价值。
刚才讲国家如果能够得到更好,如果国家不能得到,如果是私人的企业家得到,希望他们能够把这批东西划私有为公藏,捐给国家,使这一批珍贵的文献得到更好的保护。
孟宪钧
古籍版本和碑帖鉴定专家、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珍贵古籍评审专家
古籍的审美有些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过云楼”藏书除宋元本外,还有许多内容,许多珍贵的稿抄批校本。他的收藏源流,反映了藏书家、文人之间的交往递藏情况,有许多脉络可以延展开去讲。
陈鸿森
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央大学中文研究所教授
这批“过云楼”藏书中李鼎祚撰《易解》作为影宋抄本引起了我更多的注意。此书由根据张绍仁的介绍,由黄丕烈通校通批注,实在罕见。这批书里面有非常重要的稿抄本,琳琅满目,弥足珍贵。
黄燕生
国家博物馆古籍部主任
这批书有很大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文物价值。里面大量的稿抄本,对研究有很大益处。
宋平生
人民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
宋刻《锦绣万花谷》四十册那么整齐非常难得。当时“翁氏”藏书得到上海市政府的支持3千万美元被上图收购值得鼓励。现在宋代的瓷器、书画都是天价,古籍市场的文化涵量更高,也应该引起重视。
韩松涛
浙江大学古籍特藏部主任
我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仔细看了“过云楼”藏书中道咸间手稿本《秋圃诗话》。我以前一直困惑秋圃是谁。跟据现有的资料,有两个人姓名、籍贯、生活年代都差不多相同,且两个人都写诗。但其中一个是和尚。在《秋圃诗话》中,出现了“内子”一说,基本上就可以排除他是个和尚了。但也有其它的可能,尚待于研究。对文献有较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