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宋通宝有什么样式版别 圣宋通宝收藏投资价值分析
《宋史·食货志》载:“(建中靖国)元年,陕西转运副使孙洁,以铁钱多铜钱少,请示复铸铜钱。……(建中靖国二年)五月,始令陕西及池、饶、建州,以岁铸小平钱增料改铸当伍大铜钱,以‘圣宋通宝’为文”。清代翁树培《古泉汇考》中曾判其钱文“‘通’乃‘元’之误”,并说“未见当伍钱”,这是错误的。
今钱界公认圣宋通宝钱有小平行、楷书二种版式,又有小平广穿铁母(图11),还有篆书“当伍”大钱。有的钱谱上批注“当伍钱,均属试铸,并未正式发行”,其实不然。上海余榴梁先生收藏的一枚初铸大型篆书“圣宋通宝”背“当伍”钱,直径31.50mm,重7克,现代钱币泰斗马定祥生前考为,其钱体有鎏金痕迹,文字间有4个小孔,作装饰用,说明圣宋当伍钱已正式开铸流通;近现代着名钱币收藏家方若《言钱别录》:“圣宋有通宝,略大于小平钱,背文当五,比较稀少”,此两则信息记录说明“圣宋通宝”当伍钱不仅正式流通,而且有大小不同版本。
古代金属大钱是相对铜(铁)一文这个基础来说的。一般大钱与一文钱的大小、厚薄、重量有所差别,主要是人为因素充当折二以上大钱。往往铸行于战争持续、灾害严重、经济衰退、财政拮据、通货膨胀等时期,以挽救统治者的危难局面,该“圣宋通宝”背“当伍”大钱,便是宋徽宗初任时经济衰败、财政拮据的产物。
宋代钱分大小等级,但反映在该“圣宋通宝”背“当伍”钱上却十分紊乱,同为“当伍”,其大小也自相矛盾。据目前已知的“圣宋当伍”钱就有六种不同尺寸规格:鎏金篆书最小型钱直径22.00mm,钱谱转载篆书稍大型直径24.00mm(3),真书继大型直径25.00mm,日本彩云公旧藏楷书再大型直径26.00mm(4),江苏归谷孙旧藏篆书中大型直径30.00mm(5),上海余榴梁藏篆书直径31.50mm(6),真是“捉襟见肘”!
按理,新皇帝上任,除旧布新,钱币的铸造应该统一规范,而该“圣宋通宝”背“当伍”钱的尺寸却如此紊乱,当初明文规定“以岁所铸小平钱增料铸当伍钱”,按“当伍”宋代钱的直径一般应在35.00mm,而上述“当伍”钱的直径却差之深远,尤以直径22.00mm的“当伍”钱更是荒唐至极。以一枚直径还小于一般小平钱的“当伍”,要换5枚小平铜钱,其目的在于搜刮民财,掩盖其捉襟见肘的经济,理应受到民众的抵制和反对。“圣宋通宝”背“当伍”钱铸于崇宁二年五月至次年正月,从开铸到停铸,历时仅八个月,便很快被宋徽宗御书崇宁通宝当十大钱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