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的价值还未完全开发

作者:古网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91

在今年的香港嘉德秋拍中,蒋再鸣拍得张为邦的《下元灵佑图》,成交额为3335万港元。作为一名当代艺术策展人,为什么会对古代书画如此有兴趣?蒋再鸣解释道:“相比较动辄几十万、几百万高价的当代艺术名家作品,我觉得古代和近现代书画作品的收藏更加超值,并对它们未来的升值空间充满信心。”

推荐:

吴大恺三尺竖幅山水画《志广居幽》

1968年,蒋再鸣出生于文人墨客聚集的西子湖畔,从小喜欢酷爱文学和艺术,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念,还有作品发表的他却偏偏对数学心怀恐惧,一上数学课就逃,给自己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初中一年级还没上完,14岁的他就断绝了与学校的一切联系,索性在家闭门读书,画画和练书法。年幼时,蒋再鸣曾在沙孟海的书桌旁看其读书写字,并在那里得到了沙孟海先生赠与的人生第一件藏品《早发白帝城》。“他们很喜欢我”,与几位书画大师的交往将蒋再鸣对书画的兴趣建立起来,而得到来自大师们的赞许和鼓励,蒋再鸣更坚定了自己的艺术理想。

在平时绘画写字之余,蒋再鸣也萌生了自己购买一幅书画的愿望。19岁那年,他向父母借了2000元入手了沈周的一件青绿山水作品,半年后,以1万元出手。这第一次的投资经历,也为他今后的事业走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艺术品市场还没有被看好的上世纪90年代,黄宾虹最贵的画作是3万多人民币每平方尺,潘天寿作品在1995年时也不过3万元每平方尺,即使到了2003年左右,近现代大师的作品也就5万至8万元每平方尺。那个时候,也许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艺术品的价值。”蒋再鸣说。

对于书画的收藏,蒋再鸣认为,“收藏一定坚持收藏有真正学术价值、在美术史中有着独特魅力的艺术家作品,不要去在乎艺术家有多高的社会头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