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条屏——品赏宋唐画中的空灵之美

作者:古网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43

山水画的“意境美”是个老话题,也是人审美思想中难以割舍的情结。它是基于东方人的哲学思维架构中的审美情趣。意境,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早已有之,但把它作为艺术美的审美标准之一,还是在唐代才得以形成,是以王维、孟浩然等描绘风物的诗歌创作为标志。从“诗境”到“画境”的创作,它们是互相交流,互相渗透,这对唐以后人的审美观念及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大诗人,也是大画家的王维,也躬亲于山水画的实践中,并做“画境”创作方式的尝试也创新的研究工作。他把禅宗的思想导入画的创作之中,即“禅境”的思维方式,并取得山水画创作的重大突破。

四季四条屏 宋唐手绘国画山水画《春夏秋冬》

宋唐的《春夏秋冬》四条屏,应是意境与画境的融合体。画家以自己内心思想的演变,来探讨一年四季山水画创作的自由个性。单一的表现季节似乎不难,但统一在画面中,让人们读到四季的分明,并能感知到四季带来的快乐,不是容易的,至少要分得清楚四季,还能在各个季节里读到那种独特的灵魂之美。也难得画家对四季把握的准确,一般来讲四条屏是很多人顾忌的,害怕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所下的功夫要多,但能表达出的意思却非常难,这不只是考验画家的基本功,也是考验画家对事物观察的敏锐感。意境在画中的表现,也即是画家能力的展现。

山水四条屏《春夏秋冬》细节图欣赏:

王维的《袁安卧雪图》,将一丛芭蕉画在雪景中,使时空发生了严重的错位。这种构图方式,可能是为了某种“心境”的表现而设置的。因为这样的画法,在美学史上意义重大,塔导入了一种禅宗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即画对意境的表现形式的凸显。也因此,意境一说在绘画中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它为人传统的审美经验起到了解构和重构的重要作用。因禅宗对艺术的渗透,其禅的思想开始自觉地向着山水画导入精神的内涵,使其在艺术的美学层面中表现的“物象”有了思想的深度,也使画发展的轨迹更加符合的哲学旨意,这就是东方哲学趋于灵府的“意象”,使有形的实证思维模式,变为更加虚灵空幻的意境之美。

山水四条屏《春夏秋冬》场景图欣赏:

宋唐的《春夏秋冬》中,对于意境的空灵之美,已经表现的很出彩了,一定有很多的人希望在短短的四条屏中读到一年四季的变化,以求得心灵的安稳,这就使得这样的画作弥足珍贵,非常难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