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感受集邮———集邮家马佑璋印象

作者:古网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24

一个人对事物的感受,往往与生俱来、积日弥深;一个人情有独钟的业务与爱好,往往伴随他的一生。集邮家马佑璋给人的印象是:博学多才、睿智豁达,孜孜以求、锲而不舍。

一马佑璋, 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99年退休前担任某设计研究院的工程总设计师、高级工程师。在集邮界,他的头衔颇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理事、国家级邮展评审员、江苏省集邮协会副会长等。人们对他的称呼也多,而我一直称他“老马”,觉得这样更亲切。

1999年底, 60岁的老马到了退休的年龄,单位领导考虑他身体好,业务能力强,同时作为教授级高工,按常规可适当放宽退休年限,希望他留任续聘。对老马来说,接受续聘可继续发挥业务专长,也能每年多出上万元的收入,可考虑到退休后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承担集邮界的工作,老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退休。从此,马佑璋集邮由“副业”变成了“主业”:编集邮书刊、写集邮文章、到全国各地传授集邮知识、指导邮集编组、联络和接待海内外邮友……老马忙得不可开交,但却乐此不疲。

二老马的父亲马任全,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集邮家,在世时连届担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长,大家都尊称他“马老”。马佑璋集邮,启蒙和受益于早年家庭集邮氛围。年幼时他家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郭植芳、陈志川、张赓伯、钟笑炉等集邮名家经常来访,他总是像书童般陪伴在父亲身边,一边帮父亲取邮递书,唤人上茶供点,一边听他们谈邮论经:“大龙”、“小龙”、“万寿”、“红印花”……尽管似懂非懂,但却饶有兴致。老马记得当年父亲购得“红印花小壹圆”、“当伍圆”、“小肆分”等珍贵邮票后,总是珍藏在一本真皮面小邮册中,高兴时便拿出来向家人展示。而父亲在办公室编纂《国邮图鉴》时,边修改样稿边排字的情景,马佑璋至今记忆犹新。

父亲对马佑璋集邮的影响延续多年。新中国成立后,马老出于爱国热情,于 1956年向上海博物馆捐赠自清代以来的单部中国邮票集。当时,兄姊都离家参军或在外地高校读书,只有马佑璋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念高中。父亲捐赠邮集的全过程,包括定购 1米见方的仿红木镜框,印制“中国邮集”贴票纸、接待钟笑炉先生来家帮助编排邮集、请一位中学老师为邮集书写楷体说明文字、邮集制作完成后雇车运抵上海博物馆等经历,马佑璋都亲历目睹。其间,只要是马佑璋力所能及的事,父亲都会遣他去办。从这个经历中,他看到了集邮的社会价值,也受到一次真切的爱国主义教育。

当年,协助父亲接待中外来宾,一直是老马的“职责”。日本集邮家水原明窗先生 1957年首次来访时,意欲让售随身携带的佳能相机,马佑璋陪他到上海海关联系报税,后因税金过高而作罢;大约 1984年,水原携夫人来上海时到马家拜访,留下了一张国内邮人难得一见的合影照片。

三 1986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江苏省推举马佑璋参加。其时,马任全作为第一届全国集邮联副会长,是“二大”的当然代表。父子二人同为代表,在会上传为佳话。“二大”期间, 78岁的马任全先生与张包子俊先生同居一室。会议间隙,马佑璋都在二老房间陪侍,接待来访的各地代表。其间,我国第一位专业邮票设计家孙传哲来访,谈及他将因“年龄过限”,不再被安排担任理事。孙老自诉身体尚好,还在坚持从事邮品创作,言谈中对理事一职颇有眷恋。二老对孙老的心情十分理解,但又不知如何满足他的心愿。对此,马佑璋提议,与父亲在上海小组讨论时可建议保留孙传哲理事一职,征得小组成员同意后再提交华东区大组复议通过,然后向大会主席团报告。二老当场表示赞许。于是在次日的会议中,按上述程序一一过关,孙老如愿以偿。会后,孙老兴奋之余,向老马提供了自己的传记材料。老马在 1987年第二期《江苏集邮》上发表了《耕耘邮田硕果累累》一文,这是集邮界较早介绍邮票设计家孙传哲事迹的文章。

四马佑璋秉承父志,但并没有躺在父亲奉献中国集邮事业的“功劳簿”上,也从不把自己笼罩在父辈的光环中,而是情有独钟地设计和描绘着属于自己的集邮蓝图。这些年来,他既潜心汲取着前人的邮识营养,又在中国集邮的沃土上探索着自己该走的路。

长期以来,老马主要收藏各种中国邮品,兼集一些国外专题邮品。从上个世纪 90年代开始,他独辟蹊径,重点收集中国各时期的邮政用品,最后定格在民国时期的明信片上。经过多年收集和研究,编组出《中国明信片牗1914— 1932牘》邮政用品类邮集。尽管此题材范围内不存在特别贵重的邮品,但老马在收集和研究中发现,不仅有一些品种收集难度较大,而且在知识和研究方面也要求较高。经过对这部邮集的逐步充实和改进,该邮集在国际大展中两次获得镀金奖。国际集邮联邮政用品委员会主任哈金斯先生来华讲学时,就把这部邮集作为案例点评,给予了较高评价。

1988年,老马接受相应培训,并经考核通过后,首批被聘任为我国国家级邮展评审员,指导和帮助全国各地邮友按照 FIP的规则编组邮集。 1995年,老马担任江苏省邮协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和邮展委员会主任。 1997年,他编组的邮集在莫斯科世界邮展上获得镀金奖,这是江苏省邮集首次在国际邮展中“沾金”。从此,江苏省先后有八部邮集在国际性邮展中获得镀金奖以上的奖项,并有十部邮集在全国邮展中获金奖或大金奖。

江苏省每一部获金奖邮集,几乎都曾得到老马的指点,有些邮集中珍罕邮品的收集,也得益于老马的帮助。老马胸襟开阔、真诚待人。对不同水平的邮集和不同层次的邮集作者一般都以鼓励为主,分类指导,受到了邮集作者的好评。

老马为人坦诚,对事直抒己见。当集邮受到邮市狂飙冲击时,为了维护集邮者的利益,他总是反对炒卖发行期内新邮的违规行为,告诫集邮者不要参与其中,以免受害。不论是接受,还是在报刊上发表对邮市的评议文章,他都反复强调这一观点。他还曾当面向国家邮政局主管邮票发行的有关同志提出,邮票只有在作为邮资预付凭证使用的前提下才能成为一种特殊商品;允许新邮在发行期内投机炒作,后患无穷。他甚至还曾当面指责过某些集邮报刊的他们宣传炒作发行期内新邮的行为有违职业道德。在各种集邮论坛上,老马都反复强调集邮知识贯穿集邮的全过程,集邮者的集邮兴趣应在于邮识的增加,而不是期望在经济上获得收益。这些见解深得邮友们的认同。

子承父业,终有所成。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敬重和缅怀,也为了年轻邮迷重睹早巳售罄的《马氏国邮图鉴》,老马正在对父亲这部传世遗著进行补充修订,以期再版。付梓之日,当举杯祝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