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云飞: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

作者:古网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05

其实,我国汉代的时候书法已有艺术自觉的萌芽,东汉是隶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千碑千面,出现了很多被后世奉为经典的书作。章草也受到书写者的追捧,东汉赵壹的《非草书》中就很好地描述了当时人们学习草书的狂热状态。同时期也出现了为社会认可的书法家,如杜度、崔瑗、张芝、蔡邕等,还有第一篇书法理论文章《草书势》的出现。此时期并没有出现书法收藏,也就没有书法交易,更谈不上书法市场了。到魏晋时期,由于出现了人的自觉而产生了艺术的自觉。另外字体的演变业已完成,至此书法中篆、隶、楷、行、草都发展完备,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尤其是书圣王羲之的行、草书风貌更是为后世书法树立了典范,影响至远。

宋元明四尺横幅书法作品《厚德载物》

据文献记载,东晋王羲之时代已有书法作伪牟利现象,而此风大盛却应自刘宋始。宋明帝泰始六年虞龢《论书表》云:“新渝惠侯雅所爱重,悬金招买,不计贵贱。而轻薄之徒锐意摹学,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真伪相糅,莫之能别。故惠侯所蓄,多有非真……孝武亦纂集佳书,都鄙士人,多有献奉,真伪混杂。”宋文帝时新渝惠侯刘义宗“爱重”羲之书,“悬金招买,不计贵贱”,孝武帝刘骏“纂集佳书”,从虞龢《表》中可知,所集乃前世名迹,不限于二王。

有了收藏的需求便有了书法市场。六朝时期皇家贵族为代表的士族阶层好古、好名以及当时书法盛行,好书者众而学书法帖时有短缺,所以贵族收集前人书法名迹也形成风气。这时期收藏者收藏对象主要是以前代名家书法作品。市场的出现并没有导致产生以卖字为生的职业书法家,而善书者都是当时贵族自我对书写美和文字美的追求,是在从政或从文之余的“游戏”,更没有文学的地位高。此时的书法行为也是建立在文字记录、文化传播等实用功能基础之上,但是有了艺术的自觉和意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