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通宝版别多应该如何选购

作者:古网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20

  至正钱是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至正十年以后的铸币。元代有关货币制造发行的记载比较笼统,但从现有史料和实物看,我认为“至正通宝”钱铸造行用在先,“至正之宝”权钞钱次之,我得到的这枚“至正之宝”背“吉”钱应造在最后。这些钱币的铸造发行,不仅反映了元末复杂的社会现实,也体现了货币自身的运行规律。

  有元一代,纸钞在货币流通中占统治地位。史载至正以前,官铸钱币只有世祖的“中统元宝”、“至元通宝”和武宗的“至大通宝”、“大元通宝”。这些钱币铸期短、发行量小,所以除大元通宝外存世都很稀少。按照劣币排斥良币的规则,可以想见当时市场上除纸钞外可能根本看不到铜钱。纸钞是虚值货币,加之元代统治者奢靡成风、赏赐无度、崇尚佛事、军费开支浩大等因素的影响,滥发纸钞,造成货币贬值在所难免。“至正”钱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为了保持货币稳定,挽救纸钞一贬再贬的颓势,元顺帝于至正十年下诏:“其以中统交钞一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准至元宝钞二贯。仍铸至正通宝钱与历代铜钱并用,以实钞法。至元宝钞通行如故,子母相权、新旧相济,上副世祖立法之初意。”此后,于“十一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鼓铸至正通宝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可见,当时实行铜钱权钞政策是为了让自身具有价值的铜钱与虚值纸钞之间、不同种类的纸钞之间都发生联系,借铜钱的价值保持纸钞的价值,达到“以实钞法”的目的。而最先用来和纸钞子母相权的铜钱就是“至正通宝”。它和纸钞的比值应该是政府规定的,但还不是固定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