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存世量影响价值 投资哪些会更赚钱
很多人投资邮票是出于兴趣或者跟风,对邮票到底能赚多少钱的认识并非理性。其实,作为一种投资品,邮票中的买卖学问还真不少。
有两个问题让很多邮票投资者困惑:第一,邮票作为投资品种回报如何?第二,投资什么样的邮票更赚钱?
其实,关于邮票投资回报如何的问题,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方面,由于低流动性、高持有成本和回报的高波动性,邮票应该提供更高的回报;另一方面,由于持有邮票带来的非金钱的愉悦和满足,邮票可能比其他投资品的回报更低。新中国邮票的发行回报到底怎样?何种因素至关重要?笔者对此进行了系统严谨的科学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不同类别的邮票回报差异巨大
邮票的鉴赏是一种艺术,集邮是最广受欢迎的收藏活动,邮品的价格在强烈需求下会不断攀升,使集邮成为一项可获丰厚回报的投资活动。早期集邮者收藏邮票能获得大大超出一年定期存款的收益,尤其是在“文革”年代收藏了文票和编号票的集邮者,平均每年能获得超出无风险收益14%~17%的年回报,而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收藏纪特邮票的集邮者,以及20世纪70年代晚期及80年代收藏纪特邮票的集邮者,也能获得7%左右的年均超额回报。
但20世纪90年代后的编年票的收藏者,在这20年间的平均收益并不高,仅比相应一年定期存款年回报高不到1%,如果考虑到邮票的交易成本和持有成本,比如购买邮册、邮票受潮、被折等可能的损失,纯粹从回报的角度看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
邮票存世量影响投资价值
集邮界对“什么是影响邮票回报最重要的因素”一直存在重大争议,即是“发行量为王”,还是“消耗为王”,抑或是“题材为王”? 这三者都是影响邮票存世量或需求的重要因素,因而会对邮票的回报产生显著影响。
到底哪种因素更重要?
邮票和商品相似,邮票的价格也应该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平衡决定。邮票的供给就是其当前的存世量,邮票的需求则由通信业务对其的需要和收藏者因其文化艺术价值对其的需要决定。对于早期发行或价格已大大超出面值的邮票,通信业务对其的需求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对这些邮票的需求只由其文化艺术价值所决定。而对于新邮或长期打折的邮票来说,有很大一部分需求仍为通信需求。
从影响邮票存世量的因素来看,邮票的发行量越小、存世期越长,自然损耗也越多、存世量越小;邮票的面值越低、每套枚数越少,越容易被使用消耗,尤其是单枚邮票被使用频繁,存世量也较小;邮票如果同时加发其他相同邮资图的邮品,如小本票和小版张,则越不容易被消耗,存世量越大。
另外,邮票的存世量很大程度上也由当时人们的用邮习惯所决定,比如“文革”时期大量人口上山下乡,当时电话不普及也没有网络,与亲人朋友的联系往往只能通过信件,因此邮票的消耗巨大,造成“文革”邮票存世量稀少。
消耗较大的品种更利于邮票保值
反映收藏者对邮票文化艺术价值需求的因素包括:是否佳邮、雕刻版、连印、每套枚数、型张、全张、系列龙头、系列票、各种题材等。
收藏新中国邮票平均能提供4.68%的年化超额回报率,文编邮票的年均超额回报率平均高达15%左右,这说明集邮能提供显著超出同时期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的回报。选择正确的邮票品种对于投资的保值增值至关重要。
在购买邮票时,应该着重挑选可能有较大消耗的品种,而不是简单购买发行量较小的品种。具体地说,应该在老纪特、文编及JT各类别邮票中选择邮政发行邮票总邮资量较少的年份,在发行量小和存世期较长的品种中,尽量购买小型张、小全张、大套票或系列龙头邮票;在近年的编号邮票中,则应该选择广受邮人欢迎的最佳邮票——为特别重大事件发行的特字系列邮票,以及量少的特供邮品;对于任何时期的邮票,都应该挑选单枚一套或面值所含当时邮资量较小的邮票。
此外,如果仅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邮票是否雕版印刷或连印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