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学观微录之十三
在我国珍贵的邮票中,旧时有一种“华邮四宝”的称谓,一般人多以为此名系已故周今觉氏所创,实则“四宝”之名得彰,固因周氏在民国十四年十月《邮乘》创刊号上,不惜耗以钜金,制彩色珂罗版的扉页插图,而煊腾众口。然考“华邮四宝”名称的由来,则相传已久,远在周氏集邮以前。所以周氏在《邮乘》三卷一期发表修改华邮四宝名称重要建议一节,力斥其非。其谓:“华邮四宝脍灸人口,沿袭而不知其误,实则华邮之可宝者尚多,仅举四种,挂一漏万,又三枚前清,加入一枚民国,既有不伦不类之嫌,而前清三宝,又皆在红印花一类中,更有畸重畸轻之弊……” “华邮四宝”指:清光绪二十二年之红印花加盖小一元票,未加盖之原票,及“当五元倒盖票”,又民国四年之北京初版辟雍二元中心倒印票者四种。按存世统计,以红印花未加盖之原票为最罕,调查中外名家所藏似未出二十枚;小一元在绵氏华邮报告书中称发行四十枚,据后人调查统计,存世可考者未逾三十枚,宫门倒相传发现时,存世凡四十八枚,时人统计藏家所有未出四十枚。至“当五元倒盖票”,发现总数不详,后人也鲜于调查,然以一般习见情况统计,其存世数量当较多,传约在一二百枚之谱。所以当五元倒盖被列名“四宝”之一,识者多以为未当。以身份价值论,小一元为“正票”之一,求供关系,较其同等之“错体”票为珍贵,因缺一“错体”于所藏无重大影响,如缺失正票,总不免遗憾。红印花原票的身份,言人人殊,有归其入未发行的“样票”类,也有人称其为“漏盖”的“错体”类,论其性质虽“罕”,然总不逮小一元票的名正言顺为“贵”。然其中历史所孕育的价值,及国际间不断累积的记录,称“宝”的条件已无疑了。其余两“宝”都是属于“错体”,“宫门倒”固信而无疑,当五元倒盖殊为勉强,所以“四宝”之中,也以此“宝”为易得。 有人谓当五元倒盖名列四宝,乃是早年邮商之花样,明知其并未“罕”得,但一旦名列宝山,即易于买卖交易也。如此这般安排,同好得“宝”的机会增多,便不致大家与“宝”绝缘了。 周氏后来倡“前清四宝”与“民国四珍”之说,清四宝中剔除宫门倒,易为红印花小二分倒盖兼复盖。“民国四珍”则为“宫门倒”,“限省新”,“三作二分倒盖”及“四作三分倒盖”四种。后人也有的认为当五元倒应易以红印花小四分复盖,则亦只能称之为“红印花四宝”较宜。“民国四珍”之称,在昔固属恰当,然时人后来则有人认为应以纽约版国父像中心倒印易取其一,庶免抹煞后起之秀。当然够称珍罕贵品的华邮之宝,实不止此,此点,论者已多;但我总觉“华邮四宝”之名已具历史,存在与否,固无损大雅也。 昔张包子俊在《新光》九卷三、四期撰“国宝之选择”,周氏在《邮乘》二卷一期作“贵票原论”,叶季戎在福州《中外》论“华邮五十贵票”……我在民国四十年二月于香港《东风画报》拙作“中国十大贵票”,观点不同于撰舍,但立论的基础都是在求“公认”,大家的态度都是客观的。 我认为华邮称“宝”,应该具备下列条件:一是声名久著,有历史沿革可考。二是价值显贵,在国际间已有成交累积的价值记录。三是新旧存世数量平衡稀罕,四是有独立的品格,无需借助他票力量而促成。但最主要的远是要赖邮坛的多数同好所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