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邮票史

作者:古网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63

自从1840年以来,英属殖民地开始陆续引进邮票,香港也不例外,但结果还是要到1862年才出现香港的第一套邮票。


1860年,英国政府正式将香港邮政事务移交到香港政府手中。同年八月,香港总督罗便臣爵士致函英国政府,要求运送英国邮票到港使用,但这个要求未被接纳。英国邮政当局认为香港应经由皇家代办处订制本地的邮票。


1862年12月8日,香港正式发行第一套邮票,用没有水印的纸张印制,但发行时间甚短。1863年以另一套刻有一皇冠及CC字样的透明水印纸张印成的普通票取代,以防伪冒。邮戳则采用英国邮政当局指定的「B 62」盖销邮票,使用了三十年。


早期的香港并没有法定的货币,当时广泛使用的钱币是墨西哥银元,1861年香港政府公布它为法定货币,62年开始以「元」为财政会计的货币单位。因此,当第一套香港邮票发行时,亦根据「元」的币制,将面额订为弍「先时」至九十六「先时」后改为「仙」。


由于商界对于面额较高的邮票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在1870年代出现了普通票加盖改值,或以专为税捐而发行的印捐士担作普通邮票使用。直至1903年,发行第一套以爱德华七世人头像为图案的普通票时,最高面额已定为十元。到1962年才首次发行面额二十元的邮票,在1982年发行一组新的普通票,其最高额已是五十元。


1938年1月11日至二十日,由于用来寄信到中国大陆的五仙票售完,赶不及从英国运过来,于是便特许使用五仙「印捐士担」作邮票用。此后再没有出现这些情况。


第一个出现在香港邮票的人头像,便是维多利亚女皇,维多利亚女皇是在1837年登基的,那时她才十八岁,她掌管当年叱咤风云的英国达六十多年,直至1901年才传位给她的大儿子爱德华七世,在维多利亚女皇年代,邮票上的肖像永远是那样年轻和漂亮,但到了爱德华七世,邮票上的肖像却是头也半秃的「光头佬」,「光头佬」也成为集邮人士对爱德华七世的亲切称呼。


到1912年,爱德华七世传位给儿子乔治王子,即乔治五世。当年乔治六世的兄长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在三六年宣布逊位,便不会由身为乔治五世次男的乔治五子继承皇位,更没有今日的伊利沙伯女皇。


1952年,乔治六世不幸因动脉硬化与世长辞。同年他的长女伊利沙伯公主便登基为君主,五三年接受加冕。到现在她的消像已在香港邮票上出现了三十多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