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集邮” 杂议

作者:古网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46

目前,“文献集邮”的发展势头正猛,,方兴未艾。下面笔者就“文献集邮”的一些问题,谈些浅陋的个人看法,权作抛砖引玉。  一、“集邮文献”与“文献集邮”   “集邮文献”是伴随着集邮的兴起而应运而生的;“文献集邮”则由“集邮文献”而产生的。可以这么说,“集邮文献”与“文献集邮”是互为因果、互连互动的一对孪生兄弟。  “集邮文献”是邮展的一个类别。它是由个人或单位编著的有关集邮的纸质图文印刷资料和非纸质图文资料。它是著书立说、对集邮作出贡献的一种表现。 “文献集邮”是一种收藏活动:收集与集邮相关的纸质图文印刷资料和非纸质的光盘、音像、录象等图文资料。  二、“文献集邮”的目的  在“文献集邮”者中,绝大多数是为了阅读和积累资料之需,以备有朝一日为编组邮集或撰写邮文作参考之用;但也有少数兼作经营之道。  三、“文献集邮”的收藏范围  “文献集邮”的收藏范围,狭义地讲,是指专业集邮报刊社出版的集邮报、刊和专用集邮书籍、图册等等;广义地讲,不论专业集邮报刊还是社会报刊,凡是涉及邮政、集邮内容的出版物,都应纳入在收集范围之中。  “文献集邮”的收藏范围,传统的观念是收藏纸质的正式出版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移进步,旧的观念应该摒弃了。文献集邮”的收藏范围,不仅要收集纸质的图文印刷资料,而且还应收集光盘、音像、录象等非纸质图文资料。在纸质和非纸质图文资料中,不论是否正式出版物,都应列入收集的范围,而且连手稿、草图、手抄本等等都应囊括在收藏之列。  三、“文献集邮”的“收藏”与“使用”   1、“文献集邮”的收藏群体,有单位和个人之分。单位收藏者有:邮政博物馆、各级邮政机构、各级集邮协会,等等;个人收藏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集邮爱好者——“文献集邮”者。  2、“文献集邮”的购买与调剂。个人“文献集邮”者的收藏途径,不外乎订阅报刊;购买报刊、书籍、图册;以及互相调剂余缺。  3、“文献集邮”的“自用”与“众用”。 绝大多数的“文献集邮”者,是为了“自用”而进行“文献集邮”的,他们或为增强邮识而阅读,或为编组邮集作借鉴参考,或为撰写邮文作信息参考。但也有极少数的“文献集邮”者,在“自用”基础上,又为“众用”提供了方便。比如上海的李锦林先生,他开设了“李锦林集邮文献收藏馆”,不但为当地集邮者查阅资料服务,而且还开展了为外地需求者寻找资料的服务,此举受到了人们的赞许。笔者以为,这种“众用”的做法,应该大加倡导。我想,在每个地方都有一批“文献集邮”者,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文献集邮”收藏可能十分有限,或者说是不成气候。如若他们能够联合、组织起来,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开办一个“文献集邮”阅览室,不但可以互补阅读,还可以为更多的集邮者的需求服务,岂不两全其美、做了一件好事!  四、加强研究,著书立说,参展获奖,造福“文献集邮”   这是“文献集邮”者应该树立的信念和追求的高级目标。对此笔者提出如下三点探讨设想。  1、在收藏的基础上,应该努力撰写、编印“集邮文献”的书报刊简介提要及其发展轨迹。这不但是集邮史的内容之一,而且为“文献集邮”者和其它集邮者提供了寻找收藏目标的资料,还可以参展获奖,可谓一举多得之举。  2、根据文献内容,编印分类目录索引,给不同需要的集邮者提供查找相关文献的方便,不但造福邮坛,同样可以参展获奖。  3、根据自己的所长,在集邮文献记载的历史研究基础上,化“古”为“今”,开拓进取,搞出新成果,为“文献集邮”注入新鲜的血液,造福后代。  以上所见,不妥之处,祈盼批评指正。




分享到: